兔子怎么走路的?
“……,兔子的后腿短小,不足以支持身体重量,只能一蹦一跳地前进;当它跑起来时,那姿势真像《西游记》里的猪八戒,所以人们叫它‘兔儿爷’。” ——《中国儿童文学名著·小狐狸历险记》(1956) 袁阔成先生所说的“兔儿爷”,正是我们小时候所熟悉的“跳跳兔(公)”“蹦蹦兔(母)”——这种可爱的动物形象,最早出现于明代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十回,在清末民初的话本小说中亦常见。不过,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所叙述的“兔儿爷”的走路方式,与真正的大自然并不符合——它们要么被描述为“走三跳”、“跑起路来,一蹦多高”(《小五义》第五十三回,1927年),要么被刻画成“两只后腿,一收一放,蹦蹦跳跳,向花园里走去”(《七侠五义》第十四回,1930年)。这显然是一种艺术化的描写,因为如果仔细观察野生兔子(包括家养兔)的步态,你会发现它们的腿脚其实是被紧紧包裹在一副精巧的“鞋套”之中的,无论跑还是跳,都只是一只脚悬空,另外一只脚步踩在地上保持着平衡。
而事实上,要观察野生的兔子“走路”其实并不容易,尤其是年幼的小兔,当它们刚出生的时候眼睛几乎完全闭合,整个躯体蜷缩在一起,只有当母兔觅食归来将食物挪到嘴边的时候,它们才会迅速张开眼睛,然后迫不及待地咬住奶头大嚼起来。等到幼兔长大一些,会站立和行走以后,它们仍然喜欢把身子团成一团,然后用后腿支撑着向前移动,并且会把前腿缩回来,仿佛戴着一副运动手套一般抓握东西吃。
只有在幼兔已经长成,并开始恋爱交配之后,它们的步态才逐渐接近成年的兔子——四足着地,步履轻盈地跑动。这时候的兔子,已经是雄雌异形了:公兔身上长着密密的卷毛,而母兔则体毛稀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