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羊犬乱咬东西怎么回事?
“放羊的牧羊,牧羊人”是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关于牧羊人的俗谚,也反映出草原民族对牧羊工作的认可和推崇,因为牧民经济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牧羊(牧马、牧驼等)职业。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,人们无法改变自然规律,因此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心。而羊由于易于驯化和饲养,成为先民最早驯服的野生动物之一,并由此产生了诸多与羊有关的祭祀节日,如夏历三月二十五日的“羊日”;农历正月十三的“老鼠娶亲(嫁女)之日”等。作为食物来源和祭祀贡品的同时,羊身上还有许多宝贝——羊的皮可以制革做衣裤;羊的骨可入药,羊的脂肪可熬制肥皂……羊的“食用”价值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尤为重要,因为羊肉营养丰富,容易消化,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,不仅可补充因长期远行带来的营养消耗,且能提高抗寒能力以适应恶劣环境。
从考古资料来看,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了放牧的方法来饲养动物,而且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选择优良品种的技巧。春秋战国时期,畜牧业已发展得相当发达,战国文献中就已有关于牧羊的记载:“中山之畜,尚白,以故匈奴谓之‘白衣塞’。”“胡地沙卤,惟羊可以吃。汉兴,设陇西、北地诸郡,往往挖凿山岩,下至河曲,用屋室居,引水从事畜牧。”先秦之时,畜牧已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事业了。
到了汉代,中原地区的耕作方式和过去相比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,仍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,而畜牧业却发生了重大变化,开始实行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和经营。汉武帝时,为了增加军备及应付连年征战,曾大力鼓励人民养牲畜,并把西域善养的马引入内地喂养,从而提高了骑兵的数量和质量。同时,国家在西北地区设置护羌校尉,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,其职责范围包括负责经营、放养和征税。
到西汉末年,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,所产物资除供应国内需要外,还常因供给充足而致物价下跌,如“马千匹,牛四万头,羊四十万只”,以至于“京师之钱,十贯一缗,而边陲之众,盈厌缣帛”。